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端陽憶舊

專欄:端午節專刊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【作者速寫】聞振民先生,陸軍財經學校畢業,服役陸軍近三十年,至九十三年退伍後,從事志工服務迄今。
 
小時候家境清寒,兄弟姊妹六人最喜歡過年節,因為能吃好穿好,享受那股濃濃的年節氣氛。
每逢端午,知道媽媽要包粽子,都興奮地幫忙刷洗粽葉,看她裝糯米、包餡料,然後用細麻繩捆綁。蒸好後,她又提著一串串粽子,與博愛新村的左鄰右舍伯伯、媽媽們,交換特有家鄉風味的粽子,我們吃得口角流涎、肚子滾圓;而結合各式粽香的濃情,縈繞心頭,永難忘懷。
父親聞學信先生,早年考進測量學校,隨軍來臺,服務於聯勤測量學校,和母親周玉女士攜手撐持這一大家。他得空喜歡和兒女聊天講故事,傳承人生閱歷和文化典故。
有一年端午節,父親帶著一家人到山上農舍,除了講講屈原和龍舟等流傳的故事,又說起咱們雲南故鄉過端午舊俗,流行吃花生及桃李,表示長壽與子孫眾多之意,另喜佩戴葫蘆以避邪驅疫。此外,又提到其他各地除五毒的習俗,例如河北吃有五毒花紋的五毒餅;山東給小孩纏七色線,在鞋面畫五毒蟲;山西男女戴艾葉以去疾;陝西以菖蒲、艾草、紙牛,貼門上,為鎮病;南京以清水加雄黃來洗眼睛,稱破火眼;江西用百草水洗浴;湖北食粽、飲菖蒲酒;廣東燒符水洗手眼後,灑於門外,稱為送災難;民眾將端節加入了夏令衛生概念。
進入軍校,餐桌總有應景粽子,因少了幼時那種熱鬧氣氛和期待心情,吃粽子成了思鄉和戀舊情懷。
和妻子交往後的第一次端午節,二人到碧潭觀看賽龍舟,一艘艘鮮艷的龍舟,在鑼鼓、吆喝聲中,奮力向前,熱鬧滾滾;我這臺中來的人,也跟著吶喊加油,親身體會活力端午的臨場氣氛。
兄弟姊妹陸續成家後,端午節也成了大夥團聚的三大節日之一;第三代出生,堂表兄弟妹相互玩樂、親近,爸媽含貽弄孫之餘,我們也趁機交換工作經驗,相互鼓勵;兒女教育心得,自然也是妯娌間的話題。
父親年高九十,自己也升格當外公,在炎夏抱著未滿月的外孫女,迎接端午節。回顧近一甲子,我們一家八口,分枝散葉,到了年節相聚,有如端節的粽子,用戀家的絲繩,把大夥串在一起;吃粽子不再只為口腹,而是重敘兒時那股暖暖的粽香舊情。
(點閱次數:1256)